1943年,八路军的旅长职务虽然相比于1937年那样的职位含金量有所下降,但依然具有极高的地位。如果在这一时期担任八路军旅长,几乎可以确定的是,建国后的他必然会被视为开国功臣,并且授衔时的军衔也不可能低。然而南昌股票配资,有这样一个人,他本应有着无限光明的未来,却选择了自毁前程,把自己的优势完全败坏,最终在1950年背负骂名被公开处决,结束了自己的一生。
那么,这个人到底是谁?他究竟做了什么让人愤慨的事情,为什么他会作出如此极端的选择呢?
1943年初,时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旅长的邢仁甫接到了一道来自党组织的命令,要求他前往延安党校接受学习培训,而他的职务则由副旅长黄骅接替。当时,延安正处于整风运动的关键时期,党内上下都在进行广泛的思想整顿,很多人都觉得前往党校学习是一次自我提升的好机会。但邢仁甫对此却心存疑虑,甚至认为这背后另有隐情,认为黄骅有意图夺走自己的军权。
展开剩余73%邢仁甫的猜疑并没有得到证实,反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,他的内心愈加膨胀与不安。于是,他暗中召集了自己的亲信潘特和刘永生等人,密谋了一项惊人的计划。他低声说道:“上级调我去接受培训,实际上是想撤掉我,如果我离开,你们就像是没有母亲的孩子一样可怜。这一切的背后,都是黄骅在作怪,若没有他,我们怎么会陷入这样的境地。索性不如直接除掉他,黄骅死了,上面自然不会再让我走。” 就这样,邢仁甫策划了一场针对黄骅的暗杀行动。
邢仁甫其实是一个有能力的人。他出生在河北盐山县,年少时因受到父亲的压迫,离家参加了旧军阀的部队,担任副官。1929年,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他抓住机会,组织了一个抗日武装力量,起初名为“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”,很快得到了中共冀鲁区工委的重视,并建议他将部队改编为“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31游击队”。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,邢仁甫迅速壮大了队伍,最终发展到3000人左右,也因此得到了中共冀鲁区工委的认可,正式接纳为八路军。
随着1941年冀鲁边军区的成立,邢仁甫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员,并兼任115师教导第六旅旅长。前途看似一片光明,但邢仁甫却开始逐步偏离轨道,走向了深渊。
1941年,黄骅调到冀鲁边军区工作,他参军较早,并曾参与长征,是一位老红军。黄骅有着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战术头脑,迅速在军区内立下赫赫战功,这使得邢仁甫在欣赏他的才能的同时,也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戒备。邢仁甫虽然早早加入了党,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党校学习,他在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上存在不小的差距。党组织并未打算撤掉邢仁甫,而是希望他通过学习提高自己,之后仍然能担任这个职务,甚至有可能被赋予更大的责任。可惜,邢仁甫并未意识到这一点,相反,他心生嫉妒和猜忌,认为黄骅在延安有背景,而党组织的调动实则是为了让黄骅接替自己,夺走自己的军权。
但实际上,黄骅根本没有这样的打算。他的所有行为,都是按照党组织的指示进行的,黄骅本人无私且忠诚。尽管如此,邢仁甫依旧把黄骅当成了自己的对手,并开始酝酿着可怕的暗杀计划。与此同时,邢仁甫也沉迷于个人享乐,私生活腐化堕落。1942年,敌人对边区展开了疯狂扫荡,黄骅却私吞了公款3.7万元,与小老婆共度时光,邢仁甫却丝毫不关心抗战大局,沉迷于享乐。上级察觉到他的不当行为,遂将邢仁甫调往延安学习,而邢仁甫因此误认为这是黄骅的阴谋,便果断策划了暗杀行动。
1943年6月30日下午,黄骅正在村里组织会议时,邢仁甫指派手下的冯冠奎等人,带领10余人闯入会议现场,开枪射击,黄骅当场被杀。
邢仁甫知道自己犯下大错,党组织绝不会轻饶于他,便选择叛逃,投向了日伪军,成为了汉奸。抗战结束后,邢仁甫又投奔国民党,他的叛国行为给我党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。解放战争时期,随着解放军的推进,邢仁甫最终在国民党军队溃败时偷偷逃往天津,化名“罗镇”,企图逃避审查。1949年,天津战役结束后,邢仁甫被解放军俘虏,经过审讯,他承认了自己暗杀黄骅和投敌的罪行。1950年,他被执行枪决,结束了自己的可耻一生。
为了纪念黄骅,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将黄骅的遗体从原地迁葬至济南烈士陵园,使他得以安息。同时,河北新青县也被改名为黄骅县南昌股票配资,现已成为黄骅市,以此永远纪念这位为党和人民事业献身的英雄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线上股指配资网_线上炒股正规配资公司_线上炒股正规配资软件观点